屏東女孩揹百萬學貸闖紐約! 30歲後「我發現世界是公平的」勵志文撼動萬人

現年33歲的江孟芝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,她從小家境清苦,靠自己半工半讀上大學,後來出國求學,還清百萬學貸。日前她受母校之邀,在畢業典禮上致詞,講稿道出許多年輕人的徬徨,讓人受用無窮!

 

▼江孟芝出身於屏東,媽媽一人將三個小孩拉拔長大,她考上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後,只能自己打工賺錢生活。24歲時,她考取教育部留學獎學金,遠赴紐約視覺藝術學院(School of Visual Arts)攻讀碩士圓夢,27歲時,江孟芝已還清百萬學貸,現在更是《英雄聯盟》遊戲互動與美術設計的一員。

 

▼畢業10年後,江孟芝重返母校,對剛畢業的學弟妹進行演講,她表示,自己5歲就認定要做藝術家,15歲鬧家庭革命,高中要念男校、念美術班,18歲推甄只填了一個校系,那就是師大美術系設計組,這是我唯一志願,「今年剛好是我畢業第十年,畢業後的這十年,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十年,我相信也將是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十年,你的黃金二十歲到三十歲的年華。十年之後,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子的人呢?」

 

江孟芝表示:「這十年,我領悟到三件重要的事情,第一件事就是:你的選擇,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。」20歲時,她覺得世界很不公平,「為什麼有人從來從來不愁吃穿?為什麼他可以去補十幾萬的習?為什麼他想要做什麼,家裡都會無限資助他?為什麼有人想出國就可以出國?只因為他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。」

而反觀她自己,則必須為了作業、學費等焦頭爛額,還得天天家教、打工,每一餐飯錢都得斤斤計較,「為什麼我必須從小承受這些?為什麼?」

「在台北一邊工作,一邊準備出國,光是支付台北高昂的房租、生活開銷就已經壓得我喘不過氣,僅剩的一點點存款我拿去考托福、買參考書、準備作品集,戶頭裡完全沒有任何的積蓄。」江孟芝回憶說,後來到紐約讀研究所,甚至每天吃粥度日,最窮的時候戶頭只剩下35塊美金,還背負著百萬學貸,每天精神壓力大到睡不著。

「為什麼有錢小孩可以輕輕鬆鬆出國讀書、四處旅行、逛Outlet、看百老匯?」這些疑問曾在她心頭出現過無數次,她內心充滿怨恨,覺得世界真不公平,「是啊,成功好像是有錢人的專利,別人會成功,只因為他家有錢。你也是這麼想的嗎?」

「然而,我發現不停抱怨這個世界跟合理化別人的成功,並不會讓我學到任何東西;批評別人不好,也不會讓自己更好,反而讓自己陷入一種不良循環,反正我沒有錢就是不會成功的窠臼。」

她引用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Jeff Bezos曾經說過:「聰明是一種天賦,而善良是一種選擇。」你的選擇,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。於是她選擇專注在如何讓自己成長、如何讓透過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,甚至去欣賞各式各樣的人,與我背景不同的人,用同理取代排斥。

「如果我想要學習,就自己去買書來看;如果我想要旅行,就自己家教存錢;如果我想要留學,就申請各式各樣的獎學金;在美國沒有房租、生活費,就嘗試各種管道到處接案子。這種專注,讓我不斷的累積自己,每天有所成長,並且跳脫憤世忌俗的情緒。」

 

▼「這樣的選擇,讓在我紐約研究所畢業後,成功進入美國前500大的公司,並在二十七歲靠一己之力償還了所有的就學貸款,完成了不花家裡一分一毛出國留學的夢想,自此之後我把所有的賺的錢給家人,致力於改善家裡的經濟狀況。」

 

「你的出身並不會決定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,只有你自己可以決定自己成為誰。」江孟芝說,「不要怪別人、怪環境、怨天尤人、憤世忌俗、老是世界對不起你的樣子,無論好事、壞事,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義的,這些都會讓你成為更好的人。」

30歲後,她才發現「世界其實是公平的」,「以前班上第一名的學霸、身邊最有才華的朋友、家境最富裕的小孩、最早出國留學的同學、年紀輕輕就出國比賽大放異彩的神童…論背景、論天賦、論人脈,他們的條件都比我好太多、太多了。」

但畢業10年後,她發現有些人已離開相關產業,或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,抱怨起自己的人生,「我有時候在想,他們明明是人生勝利組啊,怎麼變成這樣了呢?我曾經很羨慕他們的資源,但是現在,卻輪到他們羨慕起我的人生。」

「我二十四歲的時候隻身一人到美國讀書、二十六歲研究所畢業、二十七歲時還清百萬學貸、二十九歲到紐約視覺藝術學院電腦藝術研究所教書、三十歲出版個人自傳。」她發現,「人生是一場馬拉松,贏在起跑點的人不一定能夠跑到最後。」

很多人認為人生不能輸在起跑點上,但其實人生真的很長,它是一場比較意志力的馬拉松,「跑到最後的人通常不是一開始橫衝直撞的人、也不是東張西望一直注意對手的人,勝利者反而是專注在自己的腳步、呼吸,照自己節奏前進的人。」

不管人的條件如何,每個人肯定都會遇到屬於自己的機會、自己愛的人,只有自己才能走的路,「如果生命給你檸檬,那麼你就做成檸檬汁,每個人的旅程不一樣、風景不一樣,各有各的美,誰也不需要去羨慕誰。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,做一個善良的人,比當一個酸民快樂很多很多。」

「不要因為一時的安逸,不敢展翅高飛;不要貪圖立即的金援,而錯失了成長的機會,走一條辛苦的路,絕對會讓你成為更堅強的人。 」

江孟芝想分享的第二件事,就是「做自己最好的版本,無需跟他人比較」。她回憶自己19歲、20歲時,開始失眠、吃藥,每天晚上只能躺在宿舍裡,看著時間流逝,直到五點才精疲力盡地睡去,「這從來不是我想像的美好大學生活:一個默默在棉被裡落淚、連哭都不敢出聲的憂鬱女子。」

表面上,她的大學生活看似非常成功,二、三十項的設計獎項、擔任懸河社社長、參加各式各樣的營隊、論壇、展覽,獲得師大優秀學生獎學金、畢業的時候得到系展第二名、學校永久典藏獎,「一切看似非常光鮮亮麗,但是大學卻是我人生最不快樂的時期。」

 

▼她渴望讓這個世界認可自己,並讓周邊的每位長輩、朋友能夠喜歡她,「我一心一意追逐名次、在意排名、計較分數,我好希望可以趕快成功,讓這個世界能夠看見我。我想要討好任何人,卻在別人的眼光裡載浮載沉,反而失去了自己,變成了一個自己完全不喜歡的模樣。」

 

憂鬱症從此糾纏了我六年,直到工作、出國、研究所畢業。大學畢業時,她正好遇到全球金融海嘯,一系之間全台灣的人不是失業,就是放無薪假,「政府的22K政策就是從我那一屆開始的,十年過去了,台灣的薪資依然原地踏步,22K依然是現在大學新鮮人工作最深的挫折,也是台灣人才外流最大的推力。」

在書裡,她自創了一個詞叫「神豬美學」,指的是神豬越胖,對神明越有敬意,哪怕身心都遭到極大的扭曲,「其實,我們小孩跟大人都像是追求神豬美學的一頭豬,被迫吸收知識去參加考試,分數越高,越值得嘉許,人的成績宛如豬的重量,決定了人生的一切…」

「我決定停止這種無限追逐的戲碼,年輕時比較成績,出社會後比較年收入、比較誰的車子貴、誰又比較早買房、比較誰能早點把自己嫁出去、誰又可以趕快生孩子,生完孩子還不夠,你又開始比較下一代的成績是誰家的比較好。」每個人拼命地想成為「比別人好」的人,無論到幾歲,永遠比不完,痛苦永遠存在。

 

▼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:「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,而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。」她決定不去在意他人的評價,也無須尋求他人的認同,「妳唯一需要取悅的人,就是自己。」

 

她選擇接受真實的自己,不再為了滿足比賽評審、客戶要求、社會期待,也因此第一次感受到自我的存在。她主動說出憂鬱症的過去,不再活在社群軟體的美好泡泡裡,「我不是要做世界上最漂亮、最成功、最偉大的人,我只想要做自己最好的版本。」

她以自身恐懼與挫折為出發點創作作品,反而獲得了全球各個設計大獎的親睞,開始到世界各地參加展覽,這是以前她求不來的結果,「當你學會接受自己,世界就會開始認同你、傾聽你,並且回應你誠實的感受。」

「你就是你自己最好的樣子,無需跟別人比較,只要你努力過,任何名次就是最好的名次,任何結果就是最好的結果。深信每一次盡自己最大的努力,不論成績高低,都值得你驕傲。」

她想說的第三件事是:「世界或許不會變得更美好,但你一定會變得更勇敢。」這個社會並不一定盡如人意,隨時都可能會深陷低潮,不知道應該何去何從。

「我很喜歡的一句話:『人生就像茶葉蛋一樣,有裂痕才入味。』試著去擁抱生命中的裂痕,去欣賞自己的缺點,那是別人無法複製的雋永味道,也是一個只有你自己才能烹飪的人生佳餚。」

「唯有經歷過,你才會成長,人生才會豐富。人的潛力有無限可能,一旦吃別人所不能吃的苦,做別人所不能做的事,就能享受別人所不能享受的一切。」

 

▼最後她給出三點告誡:「各位同學,第一、選擇自己想要成為的人,不要被不良情緒所淹沒;第二、跟自己比較,欣賞真實的自己,不要再去迎合世俗的眼光;第三、試著去擁抱生命中的不公平、不完美、不圓滿,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填補在社會角落的陰晴圓缺,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、願意幫助別人的人。」

 

 

▼以下是江孟芝分享的全文(歡迎分享):

 

沒有人的人生能永遠平順,我們都曾經跌跌撞撞,不知何去何從,但能誠實面對內心、勇敢面對外在,才是走下去的最大支柱。她這番演講說得太好了!

來源:江孟芝 FB